關於濕氈

濕氈基本技法

準備工具材料

放好版型,準備鋪毛

左手握住羊毛束,用右手大拇指的根部和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夾住羊毛末端,兩手向相反方向以同等的力度輕輕向外拉,拉出一小撮羊毛放在版型上

把每次拉出的羊毛以相同的方向,整齊均勻地相鄰擺放。鋪毛時手的力道盡量保持相同,使每一次拉出的毛量均等,才能讓成品有勻稱平順的外觀

第一排鋪好後,繼續鋪第二排,需與前排重疊約 3 公分

第一層鋪好後,以垂直的方式開始鋪第二層,不同的層數縱橫交替鋪完。鋪毛的層數,視不同作品所需的厚薄度而有所不同

鋪毛完成後,輕柔地在作品上灑上肥皂水

蓋上氣泡紙,用雙手手掌按壓羊毛,使每一根羊毛都確實沾濕,並由中心向外按壓把空氣及過多的水份擠出

掀開氣泡紙,把凸出於版型的羊毛向內折,每一邊都要確實摺好

重新鋪上氣泡紙覆蓋住羊毛,用另一小張的氣泡紙反覆在氣泡紙上摩擦協助羊毛氈化

翻面,把氣泡紙、羊毛及版型夾在一起,內外捲動若干下,每一邊都要進行相同的動作,確保氈化平均

完成。可以看到版型約為成品的1.8至2倍

鋪毛要點

  • 兩手必須保持完全乾燥,兩手距離維持10-15公分(羊毛纖維的長度),右手夾住羊毛末端約 0.5-1 公分
  • 靠近版型約 5 公分高度放置羊毛
  • 鋪毛時會發生羊毛末端不平整的狀況,這時可將凸出的羊毛先拉出鋪好再繼續鋪毛

關於毛氈

毛氈手工藝的發展與流傳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它的出現時間也早於紡織和針織。根據相關史料所載,在土耳其某處考古遺址中,發現人類使用毛氈跡證,其時間約可追朔至西元前6500年左右。

毛氈具有保暖、吸濕、排熱、易定型、易氈縮的特性,可製作出非常多樣的產品,舉凡日常使用的帽子、圍巾、手套、包包、鞋子、衣服等,都可以它作為材質。再者,它耐污和排塵的特性,常被運用在拋光、去污、吸付、過濾、避震、密封、隔音等工業用途上,足見其多元而廣泛的應用。

從工藝的角度切入,毛氈可分作針氈及濕氈兩類。針氈主要用於製作飾物、配件或藝品,只需利用一支帶有倒鉤的針反覆戳刺著毛,就可將蓬鬆的毛轉為紮實,塑造出各種形狀的物件;濕氈則大多用於製作實用性高的衣物或配件,利用毛類易氈縮和易塑型的特性,將毛縱橫交織鋪好並灑上皂液後,毛表面上肉眼所看不到的毛鱗片便會張開,接續再經由外力的摩擦和搓揉,毛鱗片便開始相互糾結和收縮,形成氈化現象,在無需縫合的情況下,一體成形的作品就能呈現眼前。